长寿新闻网 记者 许先彬 实习生 王侠茜
“老李,你家8亩水稻的药打完了哟。”7月10日,酷暑难耐,程志木带着10多个背着喷雾器的工人,路过李小余家门口,顺便说了一声。
“谢谢了哟。进屋喝点水嘛。把钱拿给你。”
“不急,不急。”说话间,程志木和工人又扎进了茫茫稻浪中。
程志木是云台镇鲤鱼村村民,以前在深圳打工,2010年回到家乡,成立了志乾水稻专业合作社,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700多亩,开始种起制种稻(生产水稻种子)和商品稻。
眼下正是防治稻飞虱、纹枯病、穗颈瘟、二代螟虫的关键时期。
“村民们不出力、不出药,水稻的防虫治病照样开展。”李小余说,这多亏了程志木有一支防虫专业队。
原来,程志木回乡创业的第一年,他发现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去了,而留守在家的是“386199部队”,由于精力有限和技术欠缺,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不力。
而程志木有11台高压喷雾器,一台喷雾器一天能施药30亩,他请了10个工人,自家的700亩水稻在两三天内就施完药了。于是,他又带领工人们帮村民们施药,一亩地收费18元。
有人说,程志木是为了赚钱。而程志木的妻子却说没赚到一分钱,全是白忙活。她算了一笔账:程志木从重庆某农药公司按成本价购进农药,虽然少了批发商和零售商两个环节,但一亩地用药成本仍需12元,加上每亩人工费5元,再算上油料费,向村民们收费18元/亩,基本跑脱。而村民们自己打药,单购药成本就需花20-25元。
不赚钱的事情,为何程志木还要做?他说,低价帮村民们防治水稻病虫害,也是为了自己的收益更安全、更有保障。他种的制种水稻,一亩成本约1000元,产值在3500元左右。而他的稻田与村民们的稻田相邻,如果村民们防治病虫害不力,稻飞虱等虫害就会迁飞到自家的稻田里,危害水稻的生长。这样,不仅没有收益,还可能血本无归。
“700亩水稻的损失,可不是一个小数目。”
“所以,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最好方法就是统防统治。”程志木说,正好他有技术、有设备,还请有工人,在为自家水稻防虫治病的同时,一并帮村民们的水稻施药,如此一举两得,何乐而不为呢?
目前,程志木为鲤鱼、梅沱、清泉三村村民的2600多亩水稻,进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,水稻长势良好。